2018年11月诊改课程,于2018年11月14日导入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又名《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国家药品标准为依据,应用现代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检验和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 本课程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掌握《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学科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讲授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的特点、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质量标准的制定。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熟悉常用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打下一定基础。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产技术、药学等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授课教师由药学专业教师担任,授课对象是三年制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专业核心课,授课教师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学时在50至80之间,一般需安排一周时间的集中实训,总学分为2.5至4.5。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极强,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综合应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 1.因材施教,灵活应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传授与启发并重,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灵活应用问题式、案例式等不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以介绍中药制剂检验为主,但是学习内容枯燥,课程组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需要编制了“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的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演示实验进行教学。由于该课件做到了图、文、声并茂,可以调动学生感观系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教学内容,增大教学容量,使学生对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的操作及原理掌握的更透彻。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进度较快,部分学生的思维速度和笔记跟不上,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辅以经典板书方法进行补充讲解,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对公式推导、计算举例等教学内容应用板书讲解更能让学生思维跟着教师走,便于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学生素质 在本课程讲授和学习中,以其它基础课程为支撑,以生产、检验实际应用为目的,并结合专业特点,开设我国中药产业战略和中药制剂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进展等内容的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将空余时间用于查阅文献资料,写出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相关的文献综述和实验设计方案并开展课外专题讨论;让部分学生参加老师或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使学生接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通过以上教学内容改革,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显著提高。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梁延寿,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卓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张钦德,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11月诊改课程,于2018年11月14日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