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null 《免疫学》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 课程地位、作用和任务 1、地位:根据免疫学的原理进行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在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癌症、免疫性疾病以及其它一些用传统方法难以治愈疾病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先不说疫苗在消除天花、脊髓灰质炎,预防结核、乙肝、狂犬病等方面的作用,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两位科学家在肿瘤免疫学的贡献,又是一有力的证据。艾利森在免疫细胞的分子表面发现,一种名为CTLA-4的蛋白可以起到“分子刹车”的作用,抑制CTLA-4分子,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基于该机理,第一款癌症免疫药物伊匹单抗(ipilimumab,用于治疗黑色素瘤)问世。本庶佑于1992年发现T细胞抑制受体PD-1,2013年依此开创了癌症免疫疗法,功绩名列《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此外,新的靶向药物在治疗癌症中不断取得突破,CAR-T 疗法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显著。毫无疑问,依据免疫学原理进行新药的研发是医药发展中的又一新策略、新方向。目前免疫学是各大院校医药专业的必开课程,也是我院生物制药专业、药物制剂专业以及调整后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 2. 作用(任务):本课程主要分为免疫学基础和临床免疫学两大部分,以免疫学基础为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其各部分的功能,熟悉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了解病理性免疫应答发生的机制及免疫预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增强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 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1.总体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免疫系统的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抗原、抗体、补体的概念、类型及其功能;掌握MHC的概念、类型及功能;熟悉适应性免疫反应与固有免疫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生机制和基本过程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了解病理性免疫应答发生的机制及免疫预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继续学习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2.修读要求:要求全体选课学生必须通过课程考试,并且实习成绩合格。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白延红 授课对象:生物制药专业一年级学生、药物制剂专业二年级学生以及调整后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一年级学生 选课人:每年开课专业的所有学生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本课程为生物制药专业、药物制剂专业以及调整后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为纯理论课。学时分配分别为药物制剂专业50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35学时,线上线下讨论15学时。生物制药专业和调整后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均为40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30学时,线上线下讨论10学时;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理论为主,讲授和视频相配合,线上和线下相混合。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采用《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
  • 白延红发布了新的作业第七章 细胞因子课后作业
  • 白延红发布了新的作业第三章 课程作业(word)
  • 白延红发布了新的作业第四章 课后作业
  • 白延红发布了新的作业第一章课后作业
  • 白延红发布了新的作业第七章 细胞因子课后作业
  • 白延红发布了新的作业第六章 补体系统
  • 白延红发布了新的作业第七章 细胞因子课后作业
  • 白延红发布了新的作业第八章 课程作业(word)
  • 白延红发布了新的作业第五章 免疫球蛋白课后作业
  • 白延红发布了新的作业第四章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