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简介 《发酵技术》课程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与有机化学、微生物应用技术、生物化学等基础课和酶制剂生产技术、等专业课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本课程为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由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董永利为本课程企业兼职教师。 二、课程定位 发酵技术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有关发酵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技术。发酵技术作为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担负着专业核心能力——发酵技术应用能力,即发酵产品生产及控制能力培养的功能。课程针对职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至少掌握一个生物发酵产品生产以及配套的一条生产线、一套设备各岗位的操作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其今后的职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 1、理念适度超前 ,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树立精品意识,体现高职特色,贯穿创新理念,以培养实用能力为根本,以培养具有一定技能与素质、具有较强的发酵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线,培养发展性人才。积极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与规律,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改革的设计之中。 2、能力与行业同步,与企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零距离就业打好基础。 每学期至少与校企联合企业进行研讨1次,及时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更新变化,开发实训项目,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3、注重内涵建设 ,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形成内容新颖、能够紧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注重实践教学、适合学生特点、 适应社会需求的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4、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在实习过程中 鼓励学生有创新意识,设计发酵生产流程可以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内容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发酵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就业岗位对本课程技能的要求,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生产中常用的操作技术内容,使本课程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当前就业岗位需求,又能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在发酵技术中的应用情况。教学内容分为发酵技术理论篇和发酵技术项目篇两个部分。 在发酵技术理论篇中,教学内容都是实用的发酵基础知识,按产品生产流程来编排教学内容。分为以下9个项目:培养基、灭菌技术、空气除菌、菌种的制备与保藏、优良菌种的选育、培养装置、通气与搅拌、发酵过程的控制、发酵产品提纯。 为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产中课程设置了发酵技术项目篇,主要介绍了具体发酵案例,包括:抗生素发酵生产、酶制剂生产、发酵技术流程的设计和发酵产品提纯。 五、教学方法、手段及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人才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专业技能扎实、动手能力强。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分组讨论、项目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共9人,5位教师参与理论教学,4位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团队中有双师型教师9人,占到100%。副教授3人,讲师2人,工程师3人,助教1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人。聘请企业技术人员3人,占到团队的37.5%。教学队伍中大于45岁1人,45岁—35岁3人,35岁以下5人,教学队伍年富力强,富有创造力 。团队成员对课程建设及教学事业都倾注了高度热情。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线上学习和课程考试及上课出勤率综合考核。线上学习及线上作业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40%,出勤率占20%。 八、就业岗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