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饲料品质检测与控制》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饲料品质监测与控制》是畜牧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着重讲述饲料质量管理的含义、体系、基础工作和基本方法;产品常规检测的原理、步骤与方法;以及饲料贮藏与运输中的控制等内容。重点着眼于原理和基本检测技术在饲料质量监控上的具体应用,鉴别是否符合标准,分辨饲料优劣,为全面分析、鉴别、检测、控制饲料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方法。《饲料品质监测与控制》应在学完饲料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它与其他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学好动物生产学、饲料添加剂、饲料学、饲料加工工艺、饲料工厂设计、饲料加工机械与设备等课程提供帮助。 该课程的任务有:通过学习,掌握饲料品质监测与控制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对包括饲料原料在内的饲料质量、品质进行管理和监测,并进一步对配合饲料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促使我国饲料工业走上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确保饲料质量,确保饲料安全,确保食品安全。 (一)总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饲料质量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掌握饲料检验分析与饲料质量控制技术;重点介绍饲料采样、概略养分测定、纯养分、有毒有害物质、加工质量指标测定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原理、仪器设备、试剂、试样的选取和制备、测定步骤、结果计算。最后应该具有对饲料进行常规分析检测和饲料原料质量检定的能力,同时对饲料中的特殊成分和有毒有害成分也会进行分析测定,对饲料中的纤维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的分析测定方法要求理解,根据具体的实验实习条件来进行操作。要求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概略分析法来检测饲料中的水、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等这些成分的能力。参考国家颁布的饲料原料标准,对常见的一些饲料原料进行感官检定、物理学检定,能够鉴别掺杂使假,并确定相应的等级。 (二)具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1).熟悉饲料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饲料质量的概念、饲料质量的内涵、当前我国饲料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该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 (2).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3).理解动物试验评定饲料质量的优缺点及适应情况。 (4).理解各类标准的作用、内容、地位。 (5).了解实验室常见仪器、试剂、器皿的使用知识。 (6).理解饲料样本的分类、采集、制备、保管的原理与要求。 (7).能说饲料常规营养成份分析的方法、原理和特性。 (8).能说出饲料纯养分的概念、种类,理解其测定原理。 (9).了解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概念、分类及营养危害特点;归纳出饲料中存在的的抗营养因子或有毒有害物质测定的方法。 (10).熟悉几种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及质量标准要求。 (11).能说出饲料添加剂与添加剂预混料的概念、种类;掌握饲料添加剂分析的原理。 (12).理解物理性检验的作用于作法。 (13).了解定性分析与快速鉴别的适用情况、原理、方法。 (14).能够说出配合饲料加工质量检测的项目、种类、意义。 (15).能够说出饲料厂化验室管理的内容。 2. 能力目标 (1).掌握本门课程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2).能掌握各类标准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3).熟练掌握20~30种当地常用饲料的显微镜镜检技术、掌握物理性指标测试的方法。 (4).会对各类饲料进行采样、制样、登记、保存。 (5).会科学合理地进行饲料厂质量管理制度设计,掌握饲料厂检验制度操作,会使用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 (6).掌握面前常见质量认证的方法:ISO9000系列、TQC管理、6S管、HACCP认证。 (7).会对饲料原料进行掺假、快速鉴别,并掌握其技术操作方法。 (8).掌握饲料中常规营养成分测定技术:水分、粗蛋白质、真蛋白质、钙、总磷、植酸磷、水溶性氯化物、粗灰分、粗纤维、粗脂肪。 (9). 掌握饲料添加剂分析的方法:各种微量元素添加剂主成分含量分析、定性鉴别、氨基酸、各种酶制剂活性分析。 (10).会定性或定量分析饲料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检测:氟、砷、铅、尿素酶活性、霉菌毒素、铬、汞。 (11).掌握饲料加工质量指标的测定:脲酶、粒度、混合均匀度、粉化率、含粉率、颗粒饲料硬度、蛋白质溶解度、胃蛋白酶消化度。 (12).根据操作规程,能正确使用实验室常见的仪器与试剂、会维护保养或保存。 (13).会进行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项目任务的训练,培养学生规范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备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 (2).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具有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 项目一:基本知识与技能 知识内容要求 技能与态度要求 1.饲料质量的含义与意义; 2.饲料质量的控制; 3.各类标准的含义; 4.饲料分析与检测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1.认识其重要意义; 2.采取综合措施,能说出提高饲料质量的途径。 项目二:实验室基本知识与技能 知识内容要求 技能与态度要求 1.试剂; 2.仪器; 3.分析结果; 4.饲料分析与检测误差控制; 5.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6.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7.实验室安全守则; 8.计算与换算。 1.会认识和使用各级各类试剂; 2.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保养与维护; 3.会对玻璃器皿进行洗涤与保管; 4.掌握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的技术; 5.会对分析结果进行分析与计算。 项目三:饲料质量管理技术 知识内容要求 技能与态度要求 1.了解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 2.理解提高饲料质量的措施; 3.熟悉常见的质量管理方法; 4.饲料厂检验形式设计; 5.饲料厂常见的认证:ISO9000,TQC,6S,HACCP等等; 6.饲料厂产品标准设计。 1.会使用常见的质量管理方法; 2.掌握控制饲料质量的途径; 3.会对某饲料厂某品种的产品进行检验形式设计; 4.掌握产品标准(QB)设计方法。 项目四:饲料样品的采集、制备、登记与保存 知识内容要求 技能与态度要求 1.了解采样的重要性; 2.理解样品分类的概念与作用; 3.熟悉各类饲料样品采样、制样的方法与原理; 4.熟悉样品制备、登记与保存的程序。 1.会对各类饲料样品进行正确的采样与制样; 2.掌握初水分测定方法; 3.会正确的登记样品与保存。 项目五:饲料的感官鉴定、显微镜镜检与快速鉴别技术 知识内容要求 技能与态度要求 1.了解简易鉴定的方法与原理; 2.理解饲料显微镜镜检的概念与作用; 3.熟悉各类饲料样品定性鉴别技术的方法; 4.熟悉快速试验与点滴试验的程序。 1.会对饲料样品进行简易鉴定; 2.掌握显微镜镜检的方法; 3.会正确的进行点滴试验与定性鉴别。 项目六: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知识内容要求 技能与态度要求 1.了解水分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2.了解粗蛋白质、真蛋白质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3.了解钙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4.了解总磷、植酸磷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5.了解水溶性氯化物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6.了解粗灰分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7.理解粗脂肪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8.了解粗纤维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1.会对饲料样品中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真蛋白质、钙、植酸磷、磷、水溶性氯化物、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进行测定,掌握其程序、计算与重复性检验; 2.会计算总水分含量与无氮浸出物含量。 项目七:常见饲料添加剂的鉴定与测定 知识内容要求 技能与态度要求 1.了解饲料级微量元素添加剂主成分含量测定的原理; 2.了解维生素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3.了解氨基酸添加剂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4.了解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5.了解仪器分析的方法与原理; 6.理解其他饲料添加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1.会对饲料样品中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掌握其程序、计算与重复性检验; 2.掌握蛋氨酸、赖氨酸添加剂含量测定技术。 3.掌握酶制剂活性检测方法。 项目八:饲料卫生指标的控制与检测 知识内容要求 技能与态度要求 1.了解饲料卫生指标的意义; 2.了解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分类、危害与控制; 3.了解卫生指标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会对饲料样品中主要卫生指标(脲酶活性、氟、铬、铅、砷、汞、棉酚)进行测定,掌握其程序、计算与重复性检验。 项目九:饲料中微生物指标的控制与检测 知识内容要求 技能与态度要求 1.了解饲料微生物指标的意义; 2.了解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来源、分类、危害与控制; 3.理解饲料中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4.了解饲料中沙门氏菌检测的方法。 会对饲料样品中主要微生物指标(霉菌总数、霉菌毒素、细菌总数、沙门氏菌)进行测定,掌握其程序,知道其操作要求。 项目十:饲料加工质量指标的控制与检测 知识内容要求 技能与态度要求 1.了解饲料加工质量指标的意义; 2.了解配合饲料粉碎粒度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3.理解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4.了解预混合饲料混合均匀度测定的方法与原理; 5.颗粒饲料硬度; 6.颗粒饲料含粉率与粉化率测定; 7.蛋白质溶解度; 8.胃蛋白酶消化率的测定。。 会对饲料样品的主要加工质量指标(混合均匀度、粉碎粒度、硬度、水中溶解性、含粉率、粉化率、胃蛋白酶降解率、蛋白质溶解度)进行测定,掌握其程序,知道其操作要求。 项目十一:动物试验评定饲料质量 知识内容要求 技能与态度要求 1.消化试验与代谢试验; 2.营养物质平衡试验; 3.饲养试验; 4.屠宰试验; 5.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1.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常用的指标与饲料营养价值的关系; 2.消化试验与代谢试验的操作过程与规则; 3.饲养试验的的准备、试验方案的确定与实施。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置的依据 现代动物生产是将低质量的自然资源、农副产品等植物性饲料转变成优质动物性食品的理想途径,是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利用程度是动物生产效率的具体体现,其中50%~70%取决于营养研究的进展。20世纪以来,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动物营养学边缘学科等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动物生产与营养研究的密切结合,使动物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动物的生产性能及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饲料是动物赖以生存和生产的物质基础,饲料工业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饲料科学的新成果不断应用于饲料配方,提高了配合饲料的质量,促进了动物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因此,动物生产与饲料科学的结合是通过饲料工业生产、加工技术来实现的。饲料工业是动物养殖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有力地推动了集约化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动物生产效率的提高。目前,饲料工业已成为促进动物生产的一项重要产业。饲料工业产品数量和质量的稳步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为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饲料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 配合饲料的质量是配合饲料生产厂家的生命,它直接反应了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配合饲料生产厂家的信誉和市场中竞争力,更主要的是将直接影响广大养殖者的生产效益,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因此,保证和不断提高配合饲料产品的质量是饲料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它贯穿了原料验收、配方设计、生产、产品质量检测、产品包装和销售服务整个过程。 近年来,我国饲料工业发生了跨越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饲料工业体系已初见雏形,饲料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但人才的发展相对滞后,饲料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二噁吲、瘦肉精、安定、抗生素滥用等问题,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巨大,严重制约了饲料工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因此饲料工业急需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饲料品质监测与控制专业人才,《饲料品质监测与控制》课程应运而生。本课程是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组织饲料产品生产必不可少的一门核心知识课程。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①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遵循应用性、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的特点,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②创新性原则。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打破学科性编制的旧思路,创新性思路,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作用。 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 ④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原则,课程标准中对于教材编制、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则不做硬性的规定,只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⑤教学互动性原则,教学过程本身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课程标准制定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目的和意义,既能便于指导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同时便于学生开展学习,达到学习目的。简单的说,就是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指导应使教、学易于进行,实现课程目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是有机整合教与学。 ⑥职业能力培养突出性原则,该课程标准不同于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某种或几种能力,为职业服务,而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掌握。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配合饲料是动物为人类生产动物性食品的原料,是人类的间接食品,其质量与动物的健康、生产及畜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每一种配合饲料产品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在饲料企业生产中,必需按照质量标准对配合饲料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与控制,这是保证配合饲料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饲料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配合饲料产品包括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精料补充料和配合饲料,是多种饲料原料与添加剂成分复杂的的混合物。因此,配合饲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包括饲料原料和成品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饲料品质监测与控制》是高等职业院校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饲料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饲料化验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达到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使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饲料品质监测与控制》是高职高专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学生就业后所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本课程充分贯彻工学结合的思想,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和内容,突出理论必需够用,强化应用为重点,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来确定课程标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半年以上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评价重在表现,占30%,结果评价重在业绩,占70%,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理论60课时,集中教学实习3周60学时。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一)教学组织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结合案例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典型的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重合同守信用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训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各类饲料的各种指标检测与测定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饲料质量指标、饲料质量控制方法、饲料分析技术、新仪器分析法等。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7.本门课程的重点是饲料质量控制技术、各类饲料的各种指标化验分析技术、实验室设计与管理。 8.教师可根据当地的客观实际增加或删除某些内容。 9.教内容写应该与国家"饲料检验化验工"(高级)的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相结合,方便学生拿证。 (二)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2.教材适应试点专业改革的要求,加大了课程整合与创新的力度,消减内容重复和实用性不强的课程,突出实用性,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3.教材内容应该翔实、体系严密、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牧场规划与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应突出理论必需、够用,强调讲清概念及其基本关系,强调教材内部体系的结合与完整性,强化应用为重点,突出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具有鲜明的时代与科技特色。 5.教材中各类饲料化验分析技术的内容要具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6.及时补充国家新的检测技术与法律法规,比如:瘦肉精、三聚氰胺、抗生素等。 7.附录要全面,如各种试剂配制与标定的GB/T601,GB/T602,GB/T603等,方便学生操作。 8.教材编写应该与国家"饲料检验化验工"(高级)的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三)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网上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价、企业评价。 2.关注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能力(技能)目标、工学结合、顶岗实训、技能竞赛及考核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四)教学资源 1.注重《饲料品质监测与控制》特色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院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立本专业开放实验室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实训、培训、考证有机结合,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课程通知 >>更多
  • 试卷库已经完成了 2018-07-04
  • 学生必填的混合教学调查问卷 2018-05-17
  • 14504班及16003班实习安排 2018-05-06
  • 4月29日2个班开始实习2周 2018-04-23
  • 牧医14504班同学的作业 2018-04-13
  • 饲料与动物营养16003班同学有作业啦 2018-04-13
最新动态
  • 周庆安发布了新的作业2018级工学交替留校学生的第一次作业
  • 周庆安发布了新的调查问卷第1次调查问卷
  • 周庆安发布了新的测试饲料品质监测与控制试题库001卷
  • 周庆安发布了新的常见问题什么是试验测定的相对偏差?如何计算
  • 周庆安发布了新的话题第1次讨论
  • 周庆安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试卷库已经完成了
  • 周庆安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学生必填的混合教学调查问卷
  • 周庆安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14504班及16003班实习安排
  • 周庆安发布了新的作业实训2 吸附水测定的实训报告2个
  • 周庆安发布了新的作业牧医5004班同学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