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技术》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知识目标 (1)具有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剂型的重要性、药品的标准、制剂行业的常用法规、生产管理等知识,能熟练查阅药典。 (2)具有常见药物剂型的概念、特点,分类及给药途径,常用辅料及特点等相关理论与知识。 (3)具有常见药物剂型的生产流程、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等理论知识。 (4)具有常用操作方法的相关理论与知识。 (5)具有危险物品基本知识,防火、防爆、安全用电等安全生产常识,处理突发事故的工作流程,熟悉环境保护以及劳动保护法规的有关知识。 技能目标 (1)能够熟练进行常见药物制剂生产岗位的操作,实现相邻岗位操作顺利连接,并能根据生产工艺参数变化情况,调节和控制生产,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 (2)能熟练填写生产记录,保持相邻岗位生产记录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并能检查记录,防止错填、漏填等差错。 (3)能熟练进行岗位的清场工作并做好清场记录,能检查和发现问题,提出改正建议。 (4)能正确熟练计算生产工艺参数,并能应用于分析与判断生产过程,防止可能出现的偏差。 (5)能正确熟练计算物料平衡,并能根据其控制范围,分析、判断生产过程物料平衡情况,防止可能出现的偏差。 (6)能计算成品率与收率。 (7)能识别带有净化要求、工艺条件、工艺控制点的相邻岗位生产操作工艺流程示意图(组成、内容),及相互间连接顺序(先、后关系)。 (8)能识别一种剂型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和车间平面布置图。 (9)能熟练使用常用衡器、量具称、量取物料和正确读、写数据,并能掌握其特点、使用注意事项、校验周期。 (10)能正确选用、检查、判断、装卸、清洁保养模具。能识别一种剂型生产所用的所有模具的名称、特点。 (11)能准确熟练识别设备上配置的仪表,正确读、写数据,并能分析、判断常用仪表的状况。 (12)能使用常用检验仪器检测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项目。 (13)能采取正确措施,熟练处理生产中的突发事件。 (14)能防止与排除岗位生产操作过程中常见生产、质量、安全问题。 素质目标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良好的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 (2)能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质量为本、严谨细致、创新发展,又事业心和责任心。 (3)具有班组管理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控能力。 (4)有正确处理生产中出现的突发事故的能力。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刘彦超 王云云 授课对象:中药二年级学生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培养训练课程,也是一门具体体现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技能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反复实践才能完成。 本课程理论学时60,实训一周,共计90学时。3.0个学分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采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课程考核分两部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1、过程评价:适用于每一个项目或模块,在日常教学中进行。 评价项目:学习态度、操作的正确性、熟练性、产品的质量、理论知识的运用、对问题的分析处理、团队协作等。 过程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 2、结果评价:指学期末考核。 考核分为技能操作考核与理论知识考试两部分。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 3、学生最终成绩为:过程评价占30%,技能操作考核占30%,理论知识考试占4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中药制剂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汪小根 刘德军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