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主要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掌握各模块单元微生物的生理学特征 掌握制药菌种的人工培养、菌种保存的方法 掌握制药过程微生物控制技术要点 熟悉各种有关药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及技术要领 2.技能目标 具有微生物检验的能力 有意识地将所学微生物学专业知识运用于药品检测技术的能力 初步掌握药品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技术的能力 与人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 3.素质目标 具有医学道德责任感 具备基本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在实训中注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 主要内容: 《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属岗位专业课程。主要是研究非细胞型、原核、真核三大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培养条件、繁殖方式和致病机制;微生物的分布及消毒灭菌方法;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控制微生物的污染,保障产品的质量贯穿在药品的生产、检验、流通和保存的各个环节。利用微生物生产、研究开发药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而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院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培养从事药学服务、药物生产、检验、保藏、质量管理等岗位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具备必要的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药物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才能满足将来从事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的需要。通过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顶岗实习及今后从事药物及相关领域工作提供理论与技能支撑。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贺立虎 授课对象: 三年制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72学时 学分:3分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增强教学效果。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启发式教学法 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案例分析教学法 教师收集大量典型案例,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案例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通过案例教学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分析并掌握药品生产的质量安全要求。 3.采用PBL教学法方法 在基于问题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创设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通过设问-提问-分析-归纳-总结评价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开展实验实训教学。 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以综合考察评价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改革。突出教学过程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全面考核。课程考核体系见表1 表1 课程考核体系表 考核类型 成绩 权重 折合课程成绩 理论考试 100 40 40 平时成绩 100 20 20 实践考核 100 40 40 合 计 0 100 100 表2 实践项目考核成绩表 序号 实践考核项目及内容 实践考核标准 权重 考核成绩 1 项目一:微生物镜检及染色技术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革兰染色、细菌形态结构观察报考 10% 2 项目二:消毒灭菌技术 细菌的培养结果 10% 3 项目三: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培养 细菌的接种技术、培养结果的判断 10% 4 实训报告 所有实训项目的实训报告综合评分 10% 合计 4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孙祎敏主编《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3 参考书:张中社主编《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7 张中社主编《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实训》,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7 刘辉主编《微生物检测技术》第二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