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基础》 一、主要目标和内容: 主要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和具备指导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能力。 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总论和各论。总论中主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发展、产地、采集与炮制,中药的作用、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毒性)及中药的应用等内容;各论按中药功效分类,系统介绍了350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知识。 二、授课教师和选课对象: 授课教师:龙凤来,200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具有13年教龄和该门课程13年的教学经验。 授课对象:统招、单招三年制学生,目前为大一第二学期学习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先导基础知识。 选课人数 :225人。 三、课程类型和学分: 课程类型:为我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专业主干基础课。 学时学分:60学时,2学分。 四、教学方式 授课形式:采用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法 考核方式: Ø 采取线上和线下联合方式进行考核。 Ø 成绩构成及比例 《中医药学基础》混合教学法考核方式 序号 考核题目 题目要求 分值 完成期限 1-线下 古代著名医药学家简介整理(华佗、陶弘景、孙思邈、钱乙、李时珍、徐灵胎、吴鞠通等) 1、通过查阅资料,每位同学至少整理6位医药学家简介。 2、以word文档形式保存,2页,小四号字,1.5倍行距。 3、每位同学必须对所整理6位医药学家中的3位口述简介。 2~4分 开学2周内。 2-线上 完成线上作业一(第1章) 正确率70% 1 第1周末 3-线下 中药饮片炮制实践操作 炮制品种:全国中药技能大赛炮制赛项规定品种任选5种。 评定标准:《中国药典2015版》和《陕西省中药炮制规范》。 3~5 第3周内 4-线上 完成线上作业二 (第4章) 正确率70% 1 第4周末 5-线上和线下 题目讨论 对第5章【讨论1、2、3】的分组讨论情况汇总,根据积极发言程度、讨论内容与规定话题结合程度以及学生总结讨论结果情况,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评价分值,并作现场点评和成绩发布。 1~2 第5周 6-线上和线下 学习反思 对第5章【学习反思1】情况汇总,根据学生总结发言情况给予发言学生一定分值。 1~2 第6周 7-线上和线下 题目讨论 对第5章【讨论4】分组讨论情况汇总,根据积极发言程度、讨论内容与规定话题结合程度以及学生总结讨论结果情况,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评价分值,并作现场点评和成绩发布 1~2 第6周 8-线上和线下 课程参与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内外的面对面讨论和网上讨论中。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共计10分,缺席一次扣5分,两次扣10分,三次将无成绩,缺席课程需要当面或电子邮件向任课教师请假。本课程各论中网上报告与讨论共计20分,要求学生在每次课堂前后提交预习报告和反思报告,本学期课程共有10次预习报告和10次反思报告,缺一次扣1分。 30 第1~16周 9-线上 完成线上作业三至十六 (第6~23章) 正确率70% 10~28 每次子单元学完后3天内完成。 10-线下 期末检测 60分一下:0 61~80分:15 81~95:20 96~100:25 0~25 第18周 注:作业晚交扣分:过截止日期——应得分的80%;晚交一周——无分。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实用中药学》,龙凤来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 1.《神农本草经》 2.《新修本草》 3.《本草纲目》 4.《中药大辞典》 5.《中华本草》 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