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选线》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铁路选线基础知识;掌握铁路定线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中间站设计、铁路既有线改建与增加二线的设计方法;了解重载运输与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特点;掌握综合利用多专业领域知识分析选线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铁路选线设计的初步能力。 2.主要内容 (1)铁路线路设计概述:勘测设计基本建设程序,选线设计基本任务,线路专业与其它专业关系,国内外最新动态与发展。 (2)铁路线路能力:铁路运量、通过能力、运输能力的意义及计算,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列车牵引质量计算、检算,列车运行速度、运行时分有关计算(难点)。 (3)铁路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重点):铁路线路区间平面组成,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的选用,曲线要素的计算,限制坡度、加力坡度的概念及其选择,最大坡度折减,坡段长度,坡段连接,竖曲线设置,桥梁、隧道、路基对线路平纵面的基本要求。铁路定线的基本方法,主要自然条件下的定线原则,桥涵、隧道地段的定线问题。 (4)中间站:中间站主要设备及布置,中间站平面设计。 (5)课内随堂实训任务:简单地形条件铁路纸上定线及平纵断面设计。 (6)既有线改建及二线设计(重点):既有线加强总体设计、既有线加强各种措施、既有线平纵面改建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7)高速铁路与重载运输的特点。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主讲教师: 刘淑娟,2003年7月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12年12月毕业于长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工作近 15年,先后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公路监理专业骨干建设者,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骨干教师,致力于交通土建施工技术研究与教改工作。此外,专职实验教师1名,企业兼职教师2名(高工)。 授课对象: 国家统、单招高职高专(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主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辅修)学生。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学 时:40课时,2个学分。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授课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考核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综合考核方式。 成绩构成及比例:线上课前预习(10%)+线上作业提交(10%)+线上答疑讨论(10%)+线上复习笔记(10%)+线下案例汇报(10%)+在线测试(10%)+期末考核(30%)+线下课堂表现(8%)+课程问卷(2%),附加分:教学新资源上传10%。超过100分以100分记。 设计说明: 1.线上预习浏览课程导学、PPT及相关教学资料,登录时长不少于15分钟,共计18次,合格者每次得分0.55分,不合格者不得分; 2. 线上作业提交满20次且答案准确得10分,一次未交扣0.5分,实际每次得分为=(每次作业具体得分/该次作业总分)*0.5分; 3. 线上答疑讨论全勤参与10分,实际应得总分为=(参与次数/该参与次数)*10分; 4. 线上复习笔记提交满20次得10分,一次未交扣0.5分,实际应得总分=(实际提交笔记次数/20)*10分; 5. 线下案例汇报满5次得10分,实际应得总分为=(参与次数/5)*10分; 6. 在线测试,(在线测试卷面得分/卷面总分)*10分为该项最终得分; 7. 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卷面得分/卷面总分)*30分为该项最终得分; 8. 线下课堂表现,(出勤次数/满勤次数)*8分为该项最终得分; 9. 课程问卷,满一次既得2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线路设计》张全良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年7月; 参考书目:《铁路线路》赵国平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