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 一、课程定位 《汽车文化》课程适用于高校汽车专业一年级学生学习使用。《汽车文化》课程的学习可提升学生对汽车基础知识和汽车文化及使用方面相关知识的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过渡。 二、课程性质 《汽车文化》是一门初步了解汽车及汽车文化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的学习从汽车的发展到汽车的结构、从到汽车的使用与保养到汽车的保险选择及理赔方案、从传统的汽车到未来汽车的畅想,加深了同学对于整个汽车及汽车文化的理解。 三、课程目标 《汽车文化》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汽车及汽车文化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环境 教学场所建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材选用 《汽车文化》 主编 李晗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4年5月第一版 3.辅助教学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利用,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课程,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网络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录音、教师教学博客、网上答疑、模拟考试、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多种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4)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外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讯收集的能力。 4.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教学条件支撑情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例如:讲授、启发、讨论、案例和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 5.教学手段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例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课堂体验与认知实习相结合,教师示范与真实体验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专项技术教学与综合实际应用相结合等。 6.组织形式 结合课程特点、教学环境支撑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整班教学、分组讨论、课堂体验、拓展项目等组织形式。 六、课程教学评价与考核 1.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内容包括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组织实施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与考核,其考核内容包括素质考核、知识考核、能力考核、期末考核等。 2.课程考核 课程应注重过程考核,其中素质考核应依据平时上课的出勤、表现、作业、学习报告和回答问题以及职业素养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素质考核占总成绩的15%。知识考核应依据对各模块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知识考核占总成绩的25%。能力考核应依据学生对课堂体验、拓展项目等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核是对学生整个课程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重点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