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仓储管理》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采供管理能力、生产计划与控制能力等。针对已有一定物流专业知识的大三学生,在其已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基础上,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并掌握与现代物流企业相关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现实物流企业中存在的供应链管理的相关问题。 (二)具体目标 ⑴知识目标 1.能够区别供应链的不同结构模型; 2.能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和交易过程; 3.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4.能够掌握QR的概念和实施步骤; 5.能够了解采购管理的概念、目标和作用 6.能够掌握库存管理的基本方法; 7.能够了解客户关系的功能和实施步骤; 8.能够了解业务流程重组的分类。 ⑵能力目标 学生会独立进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信息技术的操作,熟练应用条码、RF、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 学生会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采购管理的模式,合理地完成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工作任务; 学生会应用适当的方法对实际工作效果进行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业务流程重组。 ⑶素质目标 方法能力:通过完成系统的各项配送工作,积累经验,掌握工作方法,并能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工作效果进行合理评价;通过对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社会能力: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及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在日常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逐步使学生树立成本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3.教学内容 《供应链管理实务》课程培养具有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掌握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基本方法和手段的人才。为此,我们针对目前物流行业市场状况,以及供应链管理开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在向学生介绍供应链管理基础知识、管理方法的同时,结合完成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职业能力,重新组合、确定教学内容,为学生未来求职择业奠定坚实基础。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理论 实训 其它 项目一 认识供应链 6 2 项目二 供应链采购管理 10 2 项目三 供应链生产管理 6 2 项目四 供应链销售管理 10 2 项目五 供应链全程综合管理 6 2 项目六 供应链运营管理对抗实战 2 小计 38 12 合计 50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卫玉成 授课对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社会学习者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专业核心课 50学时 2.5学分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 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依据本课程内容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各种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来模拟配送业务中的各种工作情境,帮助学生熟悉各个配送作业单元和整体流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引→试→做→看→创新的过程,使学生经历了不会→会→熟练→巩固→提高的过程。此种方法改变了原来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的状况,学生通过探索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更大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原来的思维方法,通过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2)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由教师提供真实配送企业案例的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分析案情,开展讨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教学法 以教学中,根据具体的物流企业,确定具体的系统规划任务,将学生分不同角色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相互合作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某一工作任务。 (4)演示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不易用语言进行解说的教学难点和要点,借助图片、动画、视频等进行演示。 (5)分组讨论教学法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由教师集中讲授后给定相应的工作任务并留出相应的分组讨论时间,同时按问题、分组、分配任务、讨论、综合报告和评价六个步骤实施教学,最后由师生共同进行判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此法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5.教学进程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的学习情境,教学实施由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来实现的,并采用"工作任务单"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出发,引入工作任务,以采购的方法为载体,指导学生完成供应链管理的基本作业,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完全一致。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转换为企业内领导与员工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作用是: (1)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按照不同的情况的采购,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等,使学生学会"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 (2)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定,引导着学生制定合理的供应链管理。 (3)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等。 通过课程教学(实验、多媒体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企业参观、、岗位实习、物流大赛等教学内容组织与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安排,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专业能力,学会学习和工作的方法能力,和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感受企业文化和形成职业道德与意识,增强沟通协作与创新,学会共处和做人的社会能力。整个教学环节组织与安排使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考核与评价 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作为评价标准,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考核的具体方案如下: (1)课程考核 平时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理论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50%)+课程案例分析及点评(占课程总成绩的30%) 作业的改革:在传统的笔作形式的作业基础上,增加了案例分析、小型调查报告等。 理论考核改革:采取闭卷答题的形式,在学期末进行;考题分客观题(判断、选择和改错题等形式)、简述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等。 客观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要求学生必须准确熟记的内容; 简述题主要考核学生对配送作业模式、作业流程、作业方式、作业规范及所遵循的原则的理解和掌握; 计算题主要考核学生对简单物流成本核算及主要绩效指标的理解; 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核学生对配送知识与技能正确、灵活运用的能力。 课程案例分析及点评: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分析能力,采用教师课堂布置题目、提出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回答问题提交成果或根据小组采用课堂PPT讨论的方式进行,以小组为单位打分,表现优秀者适当加分。 (2)实践考核:对角色模拟实训与实习、岗位实习、课程设计及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综合实训按大纲要求单独评分,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级。 主要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对学生工作过程与结果考核,过程评价为重点。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小组间相互评价、专兼职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 2.学习效果评价 改变传统以理论为主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考核要以各项目的学习目标为依据,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价。明确理论考核知识点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同一性评价与特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标准。以人为本,遵循评价的完整性、连续性、互动性与科学性的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过程评价作为考核的重点,可考核如工作态度、效率、规范性、安全性等;结果考核可为工作质量,依不同任务要求,设置一些考核指标;最后还可考核学生个人总结的收获与思考程度。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供应链管理实务》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①杨国荣. 供应链管理.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②张劲珊. 采购管理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③周任重. 供应链管理实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课程通知 >>更多
  • 12.11课程通知 2019-12-10
  • 10.10日课程通知 2018-10-10
  • 9.22作业通知 2017-09-22
  • 作业通知 2017-09-14
最新动态
  • 卫玉成发布了新的作业项目四课后作业
  • 卫玉成发布了新的话题项目4任务5
  • 卫玉成发布了新的话题项目4任务4
  • 卫玉成发布了新的话题项目x四任务3讨论
  • 卫玉成发布了新的作业商品入库作业
  • 卫玉成发布了新的作业项目二 课后作业
  • 卫玉成发布了新的作业项目一课后作业
  • 卫玉成发布了新的话题项目1任务1讨论
  • 卫玉成发布了新的作业项目六课后作业
  • 卫玉成发布了新的作业项目五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