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市场近几年竞争加剧,各品牌间品质、奶源和顾客的竞争除了需要提高内部管理与控制外,上下游参与主体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中国第一大乳业集团伊利集团来说,如何将关键供应商、销售商纳入系统范围内,有效地协调整个系统中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伊利集团供应链,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供应链设计的建议。
一、伊利集团简介
伊利集团是1993年2月由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改组并发起设立的乳制品综合性加工企业,公司股票于1996年3月在上交所挂牌交易,1997年控股内蒙古青山乳业公司,伊利集团公司宣告成立。伊利集团主要从事乳制品制造、食品饮料加工、农畜产品及饲料加工,主要产品为乳制品及其深加工产品。伊利集团从1993年改组以来,已经从一个小小的回民奶食品厂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乳品企业,截止到2003年6月底伊利产品生产节点分布在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销售服务部门分布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二、伊利公司1996年上市初期供应链结构
伊利集团的前身――伊利公司1996年上市时主要产品为雪糕、冰淇淋、奶粉和奶茶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伊利公司进行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运输,公司产品约60%在内蒙古自治区内销售,约40%销往内蒙古自治区以外的武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宁夏等二十个省、市、自治区。
其供应链结构为
核心企业为伊利集团;
供应商主要有:各生产基地附近的奶农――供应鲜牛奶,生产设备供应商――从国外选择,利乐包材供应商――利乐公司,其他原辅材料及包装物供应商――采用招标方式选择;
分销商品主要有:配送商――一般是重点城市的原一级经销商,经销商――国内大部分地区,配送员――直销商――大城市或生产基地附近的市场。
五、启示
通过对以伊利集团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供应链设计考查及研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供应链的设计提出以下建议:
1.农业产业化经营供应链设计要根据经营产品的特性设计。农业产业化经营业务主要是种业、药业、饲料业和食品业,其产品是直接或间接的消费品,属于功能性产品,而且具有产品保质期短、主要原料直接来源于农业的特点,其供应链设计的目标应是在可接受的顾客服务水平下降低生产及物流成本,使供应链高效率、低成本运行。
2.农业产业化经营供应链设计时要统筹考虑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和目标市场的配置。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储运过程中部分品种需要特定的温度、容器和设备,设计农业产业化经营供应链时要在综合考虑产品特性、成本、服务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和目标市场。
3.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品的特殊性,设计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游供应链时,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自然状况、资源条件来确定关键供应商的布局。目前由于有我国特殊的小农户生产方式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成长期,核心企业与农户是一对多的关系,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较大,增加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供应链的总成本。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各方实力的增长,核心企业和农户应推动二者中介组织的发展,改变农产品原料供应商的大群体小规模为大规模小群体,以便降低农业产业化经营供应链的总成本,提高链条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设计农业产业化经营供应链下游时要依据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的需求、目标市场容量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设计不同的销售渠道模式。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直接或间接的消费品、有一定质期的特点,设计农业产业化经营供应链下游应尽量接近最终客户,采用扁平化的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