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作用与任务可合并) 1.地位:《植物害虫识别技术》课程是植物保护与检疫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昆虫外部、内部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各构造的组成、功能及昆虫个体发育的一些基本规律等专业知识,为昆虫的识别测报、毒理及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本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实习、电化教学相结合进行。通过实验、教学实习不仅能直接生动地观察到各种昆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并能进行目的分类鉴定,及初步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保存等一些专业基础常识及方法,了解昆虫的某些生理特性等,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昆虫学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剖昆虫的细微的操作技能、鉴定昆虫的能力和对工作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作用(任务):《植物害虫识别技术》课程是学习《植物害虫防治技术》、《植物化学保护》等其它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植物害虫防治技术》、《植物化学保护》等课程提供昆虫识别的知识和鉴别能力,也为今后从事植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昆虫外部形态特点的学习,熟知昆虫的形态特征、体躯分段及附器功能,可根据昆虫口器、体壁的特性正确选用农药,能根据外生殖器识别昆虫的雌雄虫。 2、通过对昆虫内部构造及各器官功能的学习,熟知昆虫的消化器官、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神经器官、生殖器官及内分泌器官的构造与生理功能,能利用昆虫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神经活动等特点提出其与防治的关系,知道生殖器官的构造与测报的关系,知道昆虫内分泌器官及激素在昆虫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3、通过对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学习,熟知昆虫常见的生殖方式、昆虫的变态及主要的变态类型,能根据昆虫各虫期的生物学特性提出其与防治的关系。 4、通过对农业昆虫主要目、科的学习,知道昆虫分类的依据、分类阶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的 方法、昆虫的命名方法,学名的书写方法,能根据特征区分主要目、科,识别常见的农业害虫。 5、通过对昆虫发生的影响因素的学习,使学生能根据气象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条件分析其对害虫生长发育及数量消长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确立课程目标及每节课的知识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考核标准,设计具体的学习情景。 2、实践教学以实验、实习和实训的形式这展开。三个环节是基于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而设置的,是相互关联和相通的,各自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不同的任务。实验是为具体课程教学设计,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课程理论和知识点加深理解;实习主要利用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是专业教学阶段性的认识性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设备和基本掌握操作技能的必要实践环节,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和对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含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也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是应用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综合实训,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操作一体化设计,采用“项目驱动”,采用“确定项目任务—教师讲解—实验—学生撰写项目报告—教师批改—问题反馈—解决问题—教学实习—掌握操作技能—综合实训—培养综合技能”的模式,加强了学生训练的目的性,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在实践技能方面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以下职业素质 (1)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具有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对本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 三、授课信息 Ø 授课教师:亢菊侠 Ø 授课对象:植物保护与检疫专业二年级学生 Ø 选课人数:必修课 四、学时学分 Ø 学分:3.5 Ø 学时 ü 教学计划总学时:70 ü 学时安排:知识内容44学时+练习实训20学时+复习答疑4课时+机动2学时,其中总计线上44学时,线下26学时 ü 为完成本门课程,学生每周约花费8小时,4小时线上,4小时线下 五、考核方式 Ø 采取线上作业占60%和线下实训报告占40%的方式进行考核。 Ø 成绩构成及比例 线上成绩构成如下表: 名称 比例 分值说明 奖励分值 在线作业 40% 根据每单元作业次数分配每次作业分值,合计40分 优秀作业一次奖励1分 在线测试 25% 根据每单元在线测试试题数量分配每个作业分值,合计40分 在线学习时长 15% 最大时长15分、零时长为0分,以此为基准推算 前五名奖3分,六到十名奖2分 浏览资源次数 10% 课程通知、课件、课程资源的浏览最大量10分,无浏览0分,以此为基准推算 前五名奖2分,六到十名奖1分 调查问卷 5% 调查回答有效,每次1分 发回帖次数 5% 发回帖次数最大者5分,五发回帖者0分,以此为基准推算 前五名奖2分,六到十名奖1分 合计 100% 满分100分 线下成绩根据每次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书面打分。 注:作业晚交扣分:过截止日期——应得分的80%;晚交一周——无分。

顶部 底部
二维码
您没有权限访问该栏目!